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

宮部美幸

宮部美幸(1960)平成國民作家

生平簡介 :
1960年生於東京都江東區,是日本戰後經濟正逐漸起飛的年代。宮部家境並不富裕,父親謀職於鋼鐵廠,母親患有肺病,初中畢業便進入洋裁學校學裁縫。她形容自己的家庭是「高度成長時代的一個平凡的下町家庭」。宮部小時後很喜歡看書、聽故事,但小學、中學的作文成績並不出色。
1979年自東京都立墨田川高等學校畢業,宮部在二十三歲那年到一間法律事務所當速記員,晚上則到「講談社」主辦的小說寫作研習班學習寫作。研習班的負責人是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山村正夫,講師都是當時著名的作家。宮部隨後考取了一級速記員的資格,其可能與她日後下筆極迅速俐落、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百萬字鉅作有關;而律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,也讓宮部目睹了各式各樣世界上的人生悲喜劇,其深深影響了她後來的創作。宮部後來到「東京瓦斯」擔任催繳員,對此她曾表示這段工作經驗「就了解社會層面的角度來看,收穫實在是非常豐富」。
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寫作經驗的宮部美幸,隔年短篇作品《鄰人的犯罪》就獲得《ALL讀物》推理小說新人獎,出道後幾近囊括各大小獎項,連續七年榮獲《達文西》雜誌票選為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第一名,《模仿犯》更創下日本出版界史無前例的「六冠」榮耀。


著名作品 :
《模倣犯》
《鄰人的犯罪》
《理由》
《火車》
《魔術的耳語》


資料來源 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E%AB%E9%83%A8%E7%BE%8E%E5%B9%B8

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

艾勒里‧昆恩 Ellery Queen

艾勒里‧昆恩 Ellery Queen(1905~1971/82)美國推理之王

生平簡介 :
  艾勒里.昆恩是美國推理小說作家最成功的雙人組合,他們是表兄弟。佛德列克.丹奈與曼佛雷德.李(其實,本名分別是Daniel Nathan以及Manford Lepofski,他們在年輕時自行改了名字),同時求學於布魯克林高中。
  兩人的共通點,即皆是狂熱的推理迷。他們「讀而優則寫」,合撰《羅馬帽的秘密》參加《McClure's雜誌》與Lippincott出版社合辦的推理徵文獎。由於此獎規定報名者必須以筆名參加,他們就想出艾勒里.昆恩此一筆名,並以此作為小說中偵探的名字。
  後來《羅馬帽的秘密》與首獎失之交臂,在一九二九年時出版,反應不惡。於是偵探昆恩開始以冷靜、知性的貴族姿態出現在「國名系列」中,破解了一件又一件離奇的謎案。
  發表《災難之城》後,昆恩才真正具備美國典型青年的形象,並擺脫英式解謎推理的影響。一直到《A Fine and Private Place》,昆恩都致力於擴大推理文學的書寫領域。
  而,昆恩其中一人丹奈,對推理文學的另一貢獻則是他身兼評論家、編輯、藏書家三種身份,為推理迷彙編了一部又一部的推理文選,除給予各作家一個歷史性的定位之外,也讓推理迷們有緣系統性地一睹這些作品的多采多姿。



著名作品 :
《希臘棺材之謎》
《埃及十字之謎》
《X的悲劇》
《Y的悲劇》
《神燈》


資料來源 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405101907985

亞瑟‧柯南‧道爾  Arthur Conan Doyle

亞瑟‧柯南‧道爾  Arthur Conan Doyle (1859—1930)世界偵探小說之父

生平簡介 :
1859年五月二十二日,柯南‧道爾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畢卡第‧普拉斯,父親查爾斯‧道爾是建築家在英國皇室建設院工作。柯南‧道爾也擅長繪畫,常將素描或插畫賣給出版社、雜誌社,以幫助家計。母親瑪莉‧弗里年輕時曾到巴黎留學,精通法語,對紋章學也有很造詣,也是虔誠天主教徒,非常重視家世,是個遵守嚴格生活信條的典型愛爾蘭女性。柯南‧道爾青少年時代在教會學校接受教育,1876年進入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。在此求學時,他遇到一位對他步上作家旅程發生極大影響的人,那就是醫學院主任教授約瑟夫‧貝爾(Joseph Bell)。他那瘦高的身材甩動著雜亂的頭髮,奇特的比喻、幽默的講授、教授的人品已足夠吸引學生了,但特別的是他驚人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,能讓他一眼看一個初見面的人的職業,柯南‧道爾從貝爾教授那兒不但學到醫學知識,也學到很多人生哲學、說話藝術,日後更以貝爾教授為原型創造了褔爾摩斯。


著名作品:
《血字的研究》
《四個簽名》
《巴斯克維爾的獵犬》
《恐怖谷》

資料來源 :http://cyber.cs.ntou.edu.tw/~b89040/world_detective_in.htm

莫理斯‧盧布朗 Maurice Lublanc

莫理斯‧盧布朗 Maurice Lublanc(1864-1941)

生平簡介 :
盧布朗在法國上諾曼第魯昂出生,父親是造船廠老闆,母親是義大利人,家境相當富裕,家中有一個姊妹—喬吉特·盧布朗。他輾轉多國讀書,後來被法律學校退學,於是他移居巴黎,並開始寫犯罪小說與長篇的純文學小說。其寫作模式承襲古斯塔夫·福樓拜居伊·德·莫泊桑而在文壇上得到了肯定,但卻銷售不順。
1905年,盧布朗在擔任雜誌《我什麼都知道》(Je Sais Tout)編輯的朋友皮埃爾·拉菲特(Pierre Laffitte)的百般邀稿下,心不甘情不悅的寫下了一部雜誌連載小說,這部作品就是《亞森·羅蘋被補記》,讓名聞遐邇的怪盜紳士亞森·羅蘋初次登場就被送進大牢。這部作品從1905年7月15日開始連載,沒想到造成了巨大迴響並得到空前的成功,讓盧布朗名利雙收。之後,盧布朗總共寫下21部亞森·羅蘋的系列小說。
亞森·羅蘋一角的設計來源,據推測是來自曾經於1905年3月登上報紙頭版的非法份子馬里烏斯·雅各,也可能是參考自奧克塔夫·米爾波的作品《Les 21 jours d'un neurasthénique》(1901)裡的一位紳士怪盜阿蒂爾·勒博(Arthur Lebeau),或是米爾波所作的另一部喜劇《Scrupules》(1902)裡的紳士怪盜。
1907年,藉由羅蘋系列故事的成功,盧布朗終於開始全職撰寫羅蘋的故事。然而,盧布朗也犯了和柯南·道爾相同的毛病,因為羅蘋成功的陰影,遮閉了他對純文學小說與犯罪小說的野心,所以他開始對羅蘋這個角色感到困窘,而企圖在系列作《813之謎》裡讓羅蘋自殺。此外,盧布朗本人也說過:『羅蘋不是我的影子,我才是羅蘋的影子。』充份道出他內心的無奈。而在盧布朗的晚年裡又曾說過:『與羅蘋相遇實在是一場意外。要說這是不是場幸運的意外?那可就不得而知了。』。好幾次,盧布朗也嚐試創造其他的角色,比如私家偵探吉姆·巴內特(Jim Barnett),但最終這個角色還是被併作羅蘋的化身。盧布朗一直撰寫羅蘋的冒險史,一直到1930年代。


著名作品 :
《俠盜亞森·羅蘋》
《813的謎》
《水晶瓶塞》
《三十口棺材島之謎》
《八次奇遇》




資料來源 :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8122306384

江戶川亂步

江戶川亂步(1894-1965)日本推理小說之父

生平簡介 :
江戶川亂步是日本推理小說鼻祖,本名平井太郎,筆名江戶川亂步是世界推理小說鼻祖艾德格‧愛倫‧坡的日本拼音,用漢字組合而來的。1916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,在求學期間當過印刷廠徒工、圖書館管理員,酷愛寫小說。1923年發表處女作《兩分銅幣》獲《新青年》雜誌青睞,一炮打響。此後從事偵探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創作,是日本推理"本格派"的創始人。1954年,江戶川亂步六十大壽的慶祝會上,以振興推理文學為目的,捐款給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成立「江戶川亂步獎」,在促進創作推理小說的風氣上,帶來了空前的推理小說熱潮。

著名作品 :
《D坡的殺人事件》
《兩分銅幣》
《閣樓裡的散步者》
《心理測試》
《芋蟲》

資料來源 :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305092509246











范達因 S. S. Van Dine

范達因 S. S. Van Dine(1888 - 1939)美國古典推理小說之父

生平簡介 :
范·達因是個旅館經營者之子,他的雙親是阿奇博爾德·戴文波特·萊特(Archibald Davenport Wright)與安妮·范·維奇·萊特(Annie Van Vranken Wright)。他出生於1888年10月15日的維吉尼亞州的查倫斯維爾。曾就讀聖文森大學、波莫納大學與哈佛大學。為了學習藝術,他也曾在慕尼黑與巴黎見習並為洛杉磯時報撰寫藝文評論。他寫下著名的「推理小說二十條守則」,這是推理歷史上最全面、最完整、最嚴厲也最光明磊落的寫作誡律,以終極理性為依歸,史稱「推理大憲章」。

著名作品 :
《班森殺人事件》
《金絲雀殺人事件》
《格林家殺人事件》
《主教謀殺案》

資料來源 :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9042309795

阿嘉莎‧克莉絲蒂 Agatha Christie

阿嘉莎‧克莉絲蒂  Agatha Christie(1890-1976)謀殺天后

生平簡介 :
生於英格蘭的Devonshire。克莉絲蒂早年喪父,小時候並未受過正規教育,多靠母親的指導與自修來充實自己。24歲(1914)時,本名阿嘉莎.瑪麗.克那麗莎.米勒的克莉絲蒂嫁給了英國皇家空軍軍官阿奇坡.克莉絲蒂(ArchibaldChristie)後改姓夫姓。第一次大戰期間她曾加入醫療機構擔任護理工作,有機會接觸並認識各種毒藥的藥性,因而墊定了日後小說中對於藥性運用的基礎。在這段時間中,她時常與姊姊瑪姬一同閱讀偵探小說,並且一起討論討論其中的佈局與情節,因而勾起了寫作的興趣,並且寫下了其第一本偵探小說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。不過當時曾遭多家出版商退稿(與科南道爾當年的境遇一樣),最後終於在1920問世。克莉絲蒂這一次的婚姻生活並不順利,1926年在發現其夫有婚外情,再加上其母過世的雙重打擊下,曾一度離奇失蹤。1928年,這次婚姻在維持了14年後終告結束,為了彌平婚變的傷痛,便隻身到海外旅行。期間在西亞(土耳其、埃及等地)的經驗,提供了她"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"、"Death on the Nile" 等名著的素材。1930年,在小亞細亞的旅途中與考古學家馬克斯.馬洛文(MaxMallowan)相識,並於同年九月結婚,從此夫唱婦隨,常伴夫婿至北非考古,婚姻生活順利。再婚後的克莉絲蒂則依然沿用前夫的姓為筆名,繼續她的文學的創作工作。1976年一月十二日,克莉絲蒂與世長辭。


著名作品 :
《無人生還》
《東方快車謀殺案 》
《羅傑.艾克羅伊德謀殺案》
《謀殺啟事》
《尼羅河上的慘案》


參考資料 :
http://www.b111.net/zhentan/klsd-zzjj/index.htm